首页 >>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 >>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茕茕 玉佩里的太子爷 漫威之我是大魔王 掠天记 江扉的迷人日常 抗战之老子是军阀 玉貌绮年 我!星河帝国元首 被偏执狂缠上怎么办[快穿] 生存[末世]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 王磊 -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全文阅读 -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txt下载 -  2010“德尚”思辨——2010年上海学校德育创新发展专项委托课题成果选编最新章节

4大学生班集体分层塑造的实践性分析(2/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在B卷中,当问及“你们班级经常开展活动吗?大部分同学都参加吗?” 56%的同学选择“开展、都参加”,30%的同学选择“开展、不参加”,11%的同学选择“不开展、不参加”,3%的同学选择“不知道”。可见大部分班集体能够正常开展活动,并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拥护。

在B卷中,当问及“你们班常有迟到、旷课同学吗?同学们之间会相互提醒吗?”63%的同学选择“很少、会提醒”,21%的同学选择“不清楚”,9%的同学选择“事不关己”,7%的同学选择“经常有、不提醒”。这反映出同学在班集体中仍是比较团结,有集体意识的。

在B卷中,当问及“你觉得班集体、宿舍、学生组织三者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是?”34%的同学选择“班级”,39%的同学选择“宿舍”,25%的同学选择“学生组织”,2%的同学“不知道”。从中可以看出,在以上三个因素中,班集体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并不是最大的。

3.大学生个体成长中需要集体的支持,并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在B卷中,当问及“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最愿向谁倾诉”时,70%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或朋友”,24%的学生选择了“家长”,选择“老师”的仅有3%,与“网友”数值相同。一方面,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融入集体的心理,另一方面,反映出老师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小。

一般观点认为,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较为独立,家庭成长环境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会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然而A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陌生环境中,35.9%的同学认为自己比较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很快地融入到环境中去,44.9%的同学虽不确定是否很容易融入集体中,但仍渴望得到交流机会,完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在班集体意识方面,A卷调查显示,如果团队内出现不同意见时,75%左右的同学会选择综合意见集体决定,只有10%的学生只相信自己的决定,说明大部分同学具有很强的集体意识,看重集体的力量,不是一意孤行。

三、大学生班集体分层塑造特征分析

我们认为:“集体塑造”就是将具有相同属性(年龄、智力水平、目标、任务、兴趣爱好……)的个体组合成的一个集体,从整体(班级)入手,营造氛围,创建文化,打造品牌,激发持久适宜的集体动力,通过塑造良性集体来实现帮助个体成长成才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集体塑造”是我们在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并不断总结新的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构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基本前提。作为一种理念,它实现了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突破;作为一种模式,它能更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通过从工作对象、育人环境、育人手段及育人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四个方向对已经实施了近四年的班集体阶段性分层塑造教育实践进行回溯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一育人模式表现出六方面的特征:主体性特征、差异性特征、共生性特征、拓展性特征、发展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1.主体性特征与对象观

马克思指出:“不是每个人都是现实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主体在哲学范畴里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基于这一概念,主体性特征则应该是指人在以一定的手段实施的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它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具体到学生教育与培养实践中,我们应当从明确施教者和受教者关系的基础上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的主体性特征。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与“学”的两个方面,这二者并非是一种因果循序关系,而是一种互动相长的关系。因而,作为施教者的老师与受教者的学生,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但二者的主体地位不具有绝对性,而是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持续性转化,形成一种主体际关系。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居于主体地位,这时候的学生是客体,施教者要“授之以鱼”,更要注重“授之以渔”;而在学习内化环节中,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则成了主体,这时候教师所传授之“道”与“业”则成了客体。由此看来,教育活动的成功实施,要以师生两方面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为必要条件。教师主导教育实施过程,必须树立科学的对象观,注重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发展主体性能力、塑造主体性人格,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虽然给出方向,但要留够空间,树立规矩,却不制造约束。学生选择性地接受教育,积极体认,不断提升自育和发展的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大奉打更人 校花的贴身高手 垂钓之神 斗罗之皇龙惊世 万古神帝 我!星河帝国元首 修真聊天群 诡秘之主 最强boss系统 没钱离婚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魂环 要相信科学 我从凡间来 黎明之剑 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